建设“交通强国”将作为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总目标,全面引领相应的框架体系搭建。
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战略性、引领性、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。在今天(25日)召开的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,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,交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先行领域和战略支撑。我国要建设的交通强国,应具有世界眼光、中国特色。
李小鹏用了“自身强”“强国家”六个字形容了“交通强国”的基本内涵。
他说,“自身强”就是综合实力世界领先。实现交通运输规模数量大、质量效率高、科技创新强、行业治理优、国际影响广,拥有更加安全便捷、经济高效、绿色智慧、开放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拥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交通运输企业,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得到充分发挥。
“强国家”就是有效支撑民富国强。交通运输战略性、引领性、基础性、服务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,全面适应并引领经济社会发展,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支撑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,支撑我国重大战略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实现。总之,要建成世界领先、人民满意、有效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交通强国。
李小鹏说,建设交通强国,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,在“四个着力”上狠下功夫:着力推动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实现交通运输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升级,提高运输链综合效率;着力服务人民、服务大局、服务基层;着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;着力建设现代化交通,打造开放融合、共治共享、绿色智慧、文明守信的现代化交通体系。
第一财经记者从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了解到,综合各方面因素,我国将分两步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目标:第一步,从2020年到2035年,奋斗15年,基本建成交通强国,进入世界交通强国行列。第二步,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,奋斗15年,全面建成交通强国,进入世界交通强国前列。
我国将全面建成布局完善、互联互通、绿色智能、耐久可靠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。摄影/章轲
李小鹏表示,建设交通强国,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,着力构建与交通强国相适应的框架体系。
李小鹏将其概括为“八大体系”:构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。统筹推进铁路、公路、水运、航空、邮政、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,全面建成布局完善、互联互通、绿色智能、耐久可靠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。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、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,优化完善以综合运输大通道为骨架,以综合枢纽为关节,以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和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、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为主体的更高质量互联互通的交通基础设施。把握自动驾驶等新需要,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、网联化、智能化发展,加快建设和形成装备与设施协同的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。
构建交通运输装备体系。加快构建自主研制、先进精良、绿色智能、标准协同的交通运输装备体系。推动加强装备研发,瞄准世界科技前沿,提升关键装备技术自主研发水平,促进装备与工程、研发与应用协同创新,力争在超级高铁、自动驾驶、无人船舶、大飞机等战略前沿技术领域占领制高点。推动加强装备制造,推动运输装备智能化、清洁化、高端化、标准化、轻量化发展,推动工程设备自动化、智能化发展。推动加强装备应用,逐步推进自动驾驶、新能源、北斗导航等新技术、新装备规模化应用,大力推广应用集装化运输装备,统筹推进各种运输方式装备标准协同应用,有序推进运输装备升级换代。
构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。加快发展现代运输服务业,全面建成安全便捷、优质高效、绿色智能、一体畅联的运输服务体系。着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,推动物流运输智能化、精细化、集约化、协同化、绿色化、全球化发展,打造一站式物流生态圈和一体化物流运输链,真正实现货畅其流。着力推进绿色出行,推动出行服务绿色化、智能化、共享化、品质化、差异化、定制化发展,推广“出行即服务”的理念和模式,真正实现人便其行。着力推进联程联运,形成新一代智能化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系统,推动时间和空间两个“零距离”,实现全程一站式、客运一票制、货运一单制。着力推进跨界融合,推动交通运输服务与制造业、农业、旅游业、商贸业、信息业等关联产业深度融合,促进新业态、新模式健康发展,培育发展新动能。
构建交通运输创新发展体系。加快建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、以智慧交通为主攻方向、以人才为支撑的创新发展体系。加快建设创新型行业,实施科技创新引领战略,突出关键共性技术、前沿引领技术、现代工程技术、颠覆性技术创新,构建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。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同交通运输深度融合,加快车联网、船联网建设,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的智慧交通体系。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,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、科技领军人才、青年科技人才、高素质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。提前研究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就业替代效应,培养一支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,培育合格的交通强国建设者。
构建交通运输现代治理体系。加快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积极构建政府、市场、社会等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治理体系。着力构建政府部门治理体系,加快形成与交通强国相适应、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法规、发展战略、规划计划、产业政策、标准规范、绩效评价、统计指标等体系。要推动形成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,构建发展要素双向流动、设施装备共建共享的交通军民融合发展体系,完善智能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。着力构建交通市场体系,进一步开放铁路、民航以及工程建设、养护等市场,逐步放开竞争性业务和竞争性环节价格,积极稳妥推进公路货运、内河水运等市场主体集约化、联盟化、平台化发展,大力推进信用、科技等新型监管模式,营造统一有序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。
构建交通运输开放合作体系。打造互联互通、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体系。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为重点,建成遍及城乡、通达全国、连通世界的全球运输供应链,打造若干个与贸易强国、制造强国相适应的世界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,有效支撑我国全球配置资源。积极参与全球交通治理体系建设,提建设“交通强国”将作为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总目标,全面引领相应的框架体系搭建。
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战略性、引领性、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。在今天(25日)召开的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,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,交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先行领域和战略支撑。我国要建设的交通强国,应具有世界眼光、中国特色。
李小鹏用了“自身强”“强国家”六个字形容了“交通强国”的基本内涵。
他说,“自身强”就是综合实力世界领先。实现交通运输规模数量大、质量效率高、科技创新强、行业治理优、国际影响广,拥有更加安全便捷、经济高效、绿色智慧、开放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拥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交通运输企业,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得到充分发挥。
“强国家”就是有效支撑民富国强。交通运输战略性、引领性、基础性、服务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,全面适应并引领经济社会发展,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支撑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,支撑我国重大战略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实现。总之,要建成世界领先、人民满意、有效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交通强国。
李小鹏说,建设交通强国,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,在“四个着力”上狠下功夫:着力推动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实现交通运输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升级,提高运输链综合效率;着力服务人民、服务大局、服务基层;着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;着力建设现代化交通,打造开放融合、共治共享、绿色智慧、文明守信的现代化交通体系。
第一财经记者从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了解到,综合各方面因素,我国将分两步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目标:第一步,从2020年到2035年,奋斗15年,基本建成交通强国,进入世界交通强国行列。第二步,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,奋斗15年,全面建成交通强国,进入世界交通强国前列。
我国将全面建成布局完善、互联互通、绿色智能、耐久可靠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
李小鹏表示,建设交通强国,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,着力构建与交通强国相适应的框架体系。
李小鹏将其概括为“八大体系”:构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。统筹推进铁路、公路、水运、航空、邮政、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,全面建成布局完善、互联互通、绿色智能、耐久可靠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。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、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,优化完善以综合运输大通道为骨架,以综合枢纽为关节,以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和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、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为主体的更高质量互联互通的交通基础设施。把握自动驾驶等新需要,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、网联化、智能化发展,加快建设和形成装备与设施协同的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。
构建交通运输装备体系。加快构建自主研制、先进精良、绿色智能、标准协同的交通运输装备体系。推动加强装备研发,瞄准世界科技前沿,提升关键装备技术自主研发水平,促进装备与工程、研发与应用协同创新,力争在超级高铁、自动驾驶、无人船舶、大飞机等战略前沿技术领域占领制高点。推动加强装备制造,推动运输装备智能化、清洁化、高端化、标准化、轻量化发展,推动工程设备自动化、智能化发展。推动加强装备应用,逐步推进自动驾驶、新能源、北斗导航等新技术、新装备规模化应用,大力推广应用集装化运输装备,统筹推进各种运输方式装备标准协同应用,有序推进运输装备升级换代。
构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。加快发展现代运输服务业,全面建成安全便捷、优质高效、绿色智能、一体畅联的运输服务体系。着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,推动物流运输智能化、精细化、集约化、协同化、绿色化、全球化发展,打造一站式物流生态圈和一体化物流运输链,真正实现货畅其流。着力推进绿色出行,推动出行服务绿色化、智能化、共享化、品质化、差异化、定制化发展,推广“出行即服务”的理念和模式,真正实现人便其行。着力推进联程联运,形成新一代智能化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系统,推动时间和空间两个“零距离”,实现全程一站式、客运一票制、货运一单制。着力推进跨界融合,推动交通运输服务与制造业、农业、旅游业、商贸业、信息业等关联产业深度融合,促进新业态、新模式健康发展,培育发展新动能。
构建交通运输创新发展体系。加快建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、以智慧交通为主攻方向、以人才为支撑的创新发展体系。加快建设创新型行业,实施科技创新引领战略,突出关键共性技术、前沿引领技术、现代工程技术、颠覆性技术创新,构建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。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同交通运输深度融合,加快车联网、船联网建设,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的智慧交通体系。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,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、科技领军人才、青年科技人才、高素质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。提前研究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就业替代效应,培养一支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,培育合格的交通强国建设者。
构建交通运输现代治理体系。加快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积极构建政府、市场、社会等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治理体系。着力构建政府部门治理体系,加快形成与交通强国相适应、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法规、发展战略、规划计划、产业政策、标准规范、绩效评价、统计指标等体系。要推动形成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,构建发展要素双向流动、设施装备共建共享的交通军民融合发展体系,完善智能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。着力构建交通市场体系,进一步开放铁路、民航以及工程建设、养护等市场,逐步放开竞争性业务和竞争性环节价格,积极稳妥推进公路货运、内河水运等市场主体集约化、联盟化、平台化发展,大力推进信用、科技等新型监管模式,营造统一有序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。
构建交通运输开放合作体系。打造互联互通、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体系。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为重点,建成遍及城乡、通达全国、连通世界的全球运输供应链,打造若干个与贸易强国、制造强国相适应的世界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,有效支撑我国全球配置资源。积极参与全球交通治理体系建设,提供更多高水平的中国方案,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,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运输规则制定、全球交通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。
构建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体系。坚持生命至上、安全第一,着力构建有效维护行业安全运行、有效支撑国家总体安全的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体系。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,压紧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。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,强化深远海搜救能力建设,统筹规划建设全国联动、水陆空协同、军民融合的应急救援体系等。
构建交通运输支撑保障体系。围绕核心任务,构建强有力、可持续、高效能的支撑保障体系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政策研究、组织保障,加强行业软实力支撑,加快构建以新型智库为支撑、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辅助的决策支持体系。
来源:交通运输部网站